環球網記者李亮報道,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人民幣也越來越多地應用在中國與其它國家的雙邊貿易中。英媒8月30日撰文稱,多名專家根據種種跡象做出了一個“大膽猜測”,即人民幣將在下個十年中取代美元,成為世界主要的儲備貨幣。
英國路透社8月30日文章稱,自2009年以來,中國一直在推動人民幣在境外的使用,使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的國際化可為中國帶來金融與政治的雙重利益。
“這可以使中國建立起其它國家對人民幣的訴求,而非增加自己的外匯儲備,尤其是它并不信任的美元儲備!蔽恼抡f,“但外界一直存在一種共識,即中國將像往常一樣,在這條路上小心行事。它會繼續控制資本市場、匯率和利率。而這些會阻止人民幣成為一種真正的國際性貨幣。
文章隨后又稱,華盛頓智庫彼得遜國際經濟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員阿文德•薩勃拉曼尼亞(Arvind Subramanian)則持有不同的觀點。在他的新書《月食:生活在中國經濟支配地位的陰影下》中,薩勃拉曼尼亞說:“中國經濟取得支配地位的時比目前大家認為的更為臨近,其內涵也更為廣泛,囊括了產出、貿易及貨幣等方面!
薩勃拉曼尼亞運用某國在全球GDP、貿易及資本純出口中所占份額當作指標,計算出中國已經處于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頭號經濟體的關頭,并預計這種領導地位將是“無法撼動的”。
“到2030年,(中國的)這種支配地位就會像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及英國在19世紀70年代那樣鞏固。而這種經濟上的支配地位又會反過來促進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的地位!
文章在結尾處稱,事實上,這一預測將在未來10年中就會實現。美國經濟歷史學家巴里•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指出,在美國超過英國、成為全球最強經濟體之后僅十年,美元就取代了當時的英國貨幣,成為全球主要貨幣。因此,人民幣取代美元的時間“不會太遠,應該就是在下個十年”。
|